林氏坟墓作品案例“将军坐帐”形
一、理气之说
分金为午山子向正针,巽龙过脉,出乾口、乙、子、癸水来,子峰、巽峰。论述,合三僚大理气,为坤山坤向水朝坤、坤上高峰出三公。九星秘本云:“乙水朝来武曲方,主人科甲大吉昌”,曾氏些子秘本云“子水逆朝入朝堂,主生富贵显文章”,又云“癸水来而大吉方,多生贵子盛加昌”,九星秘本云:“子峰高起是旺方、儿孙代代出官郎”、“巽峰廉贞文笔贵,男女食禄世代昌”,曾氏地理心法秘本云:“巽龙乾口两对冲,开基成祖在其中”,河洛挨星:纳水些子法“子向为四,乙水为一,合四一为五,又合一四同宫”消口些子法“子向为一、乾口为九,合一九合十,又合子交乾交媾法”消峰些子法“午山为六,子峰为四,合六四为十”、“午山为六、巽峰为一,合一六共宗,又合午交巽交媾法”、龙口些子法“巽为四、乾为九,合四九为友”合上层些子法,主丁财贵。
二、地形论局
廉贞火星发祖作后山大屏嶂,转巨门土星行龙,武曲金星结开帐结穴,叠叠起浪,正脉栖闪转身,顿起星峰,形似一个人坐在帐下,故地肖为“将军坐帐”形。曾氏秘本云:龙来灵活顺从下,必须后背起高峰,托山高耸福崇隆。又书云:好龙弯曲爱前朝,妙法惟凭借主超,下手必须弯顾穴,玄武重关福自饶。不等大都借居多,至若玄武重重抱里,福力更大,又要前不冲后不空。明师有云:首看下肩从不从,次忌前冲与后空,三者周全无缺一,穴结金星体,势似金星生水泡。又云:金星生水窝,一发人丁多。其地局逆朝有横栏,发福悠久,左旗右鼓,职掌兵权,外有龟蛇相会守水口。曾氏形峦书云:龟蛇相会十代贵。书云:下砂收尽源头水,子孙买尽世间田。又云:城门不见流,富贵保千秋。斯穴得水藏风,诚为富贵吉地也,逆水而朝,罗城环抱,山水有情,是块难得风水宝地,世代荣昌。
三、天人感应
“天人感应(天人合一)”的思想进入风水学说中,形成受荫说,即《青囊奥语》中说的“气感而应,鬼福及人”,意思是坟墓受天地之气的感应,能对人产生影响,不是造福就是造祸。这种天人感应的思维方式体现在风水观念中,就是周围环境会影响人的命运,有清山秀水,则家中会出富贵高官;若是秃山荒岭,则这家将会衰败,也是天人感应观念的表现。
四、因地制宜
此块风水地非常自然,因地制宜讲究的自然法则,“因地制宜”即适宜,指根据环境的客观性,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。《周易·大壮》提出:“适形而止。”此地地形地貌配合恰当,背山面水。黑蘘经云:“龙要有夹纵,夹纵龙身重。穴要有包裹,包裹穴无破。砂要有情意,有情则尊贵”。
五、阴阳平衡
此块逆水坟墓地不小,不高不低,雄伟壮观,尽可能优化,接近至善至美、雍雅自如。黑囊经云:“龙要有正星,穴要有正形。砂要有正名,水要有真情。”论阴宅云:“欲其高而不危,欲其低而不没,欲其显而不彰扬暴露,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,欲其奇而不怪,欲其巧而不劣。”
六、和合为美
青龙砂白虎砂重重护卫,前朝朱雀后靠玄武威武自成,天心十道恰到好处,没有任何冲克可犯,风水中有关于“冲”的禁忌。所谓“冲”,指的是建筑物正前方忌有刺激性、伤害性的形象存在,具体说就是建筑物忌面对,面对屋脊、山墙,面对电线杆等。“犯冲”是风水中的大禁忌,因为它破坏了“和合为美”的原则,此地达到和谐为美的准则。
七、依山傍水
此地前面水聚天心,又朝逆水,后有很厚实的屏障靠山,符合背山面水之法,这就是依山傍水之原则,“依山傍水”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,山体是大地的骨架,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,没有水,人就不能生存。即三面群山环绕,南面敞开,房屋隐于万树丛中。
八、观形察势
这块将军坐帐形,地形地貌形态非常优越,坟墓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,其来脉气势最大,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。”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,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。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。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,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,龙脉的形与势有别,千尺为势,百尺为形,势是远景,形是近观。势是形之崇,形是势之积。有势然后有形,有形然后知势,势住于外,形住于内。势是起伏的群峰,形是单座的山头。认势惟难,观形则易。势为来龙,若马之驰,若水之波,欲其大而强,异而专,行而顺。形要厚实、积聚、藏气。在龙脉集结处有朝案之山为佳。朝山案山是好似于朝拱伏案之形的山,就象臣僚簇拥着君主。朝案之山可以挡风,并且很有屈曲之情。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,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,诸如水源、气候、物产、地质等。只有形势完美,宅地才完美。都应当先考察山川大环境。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必无后顾之忧,而后福乃大。
九、藏风聚气
好坟墓必须讲究的藏风聚气,此地群山环抱,罗城周密,不会有任何的风煞吹打。“风水”这个概念最先由东晋郭璞定义:“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。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”风水学说对吉祥地的要求是“藏风聚气”。在阴宅风水中,找到能藏风聚气的穴场最为可贵。但是风性飘摇,气若乘风,则气即随而游散;水性收敛,气若遇水,则能凝结聚止。因此为人点葬者,须细察风和水,故讲究堪天舆地,寻龙点穴。
江西赣州三僚地师:曾真君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