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僚村的奇石和岩洞
一、奇石:三僚村奇石资源丰富,主要有二大类,一类是村北后龙山上裸露的砂砾岩,一类是村东南溶岩石。
(一)砂砾岩石:
这类巨石的形态大致为圆形,特点是在山坡上裸露,形状各异。这类奇石在整个长达4公里左右的后龙山上,绵延不绝,数量以百计。10年前梅窖镇开发大理石资源,曾专门修了一条简易公路,搬运三僚的后龙山上裸露的石头。这些巨石又可以分为二类,一类是和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石头,例如:
1、包裹石:
位于三僚阳背垴北坡之上,长宽约3米,高约2米,整块巨石在山崖边,形状浑圆如古人出门远行随身携带的布包裹。当年杨救贫断三僚村地形时说“后有包裹随身”,即指这块巨石,来三僚参观的人必看这块石头,所以这是一块与三僚风水和祖师杨救贫都相关的历史文化名石。
2、和合石:
位于包裹石北边约100米的山梁之上,是三块巨石呈品字形直立,一块略大,二块略小。据三僚廖氏族谱的廖屋村图表明,这是曾屋村与廖屋村的分界点。相传当年杨救贫教曾、廖二位弟子看风水时,他们各坐在一块石头上,杨救贫在此叮嘱他们在他百年之后要和平共居三僚,一起弘扬他的堪舆文化,故亲自将这三块巨石定名为“和合石”,意思是警示他们的要后代永远和睦,精诚合作。这是一块极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文化石。
3、多士石:
位于三僚廖屋西竺寺后的穿风坳上,这里的石坳上突起一群石头,寓征三僚人材辈出。
另一类是形态特别的巨石,如三百圩组、竹背组(去北斗庵的山道两边)山坡上奇石很多,形态很有特色。著名的有:
1、鸡心石:一块孤悬的巨石,状如鸡心。
2、鸡婆带子石:山梁上一块巨石,后面还跟着一群矮小一些的圆石,犹如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觅食。
3、圣告石:一块巨石中间分开,象是神龛上准告的圣告。
4、马鞍石:中间低两头高的一块巨石,状如马鞍而得名。
(二)溶岩巨石:
三僚村东南面的山峰为石灰岩,岩层基本上为红壤土覆盖,只有如罗经石、观音岩等少数地方裸露出来,在庙子岭、罗刷岭、牛轭丘等山峰上,有不少悬空突起的巨石,颇有观赏价值。其中著名的有:
1、磨石:位于庙子岭的窝子坳下,是一块突起的巨石,中间断层,形状象农家石磨,故名。
2、仙人下棋石:位于罗经石山峰之顶,石灰岩石,三块相连,相传仙人坐在石上下棋得名。
3、龟首石:位于观音寺侧山溪旁,巨石突起,如乌龟伸头。
二、岩洞:
三僚村东南方的山峰均为石灰岩层,有二处岩洞较为著名,即观音岩、吸石洞。
1、观音岩:
位于三僚村排上村小组尾部,位于观音寺后,观音寺上殿的神案之后,即为观音岩洞口,高约2米,宽不足1米,行人可以很方便地出入。入洞10余米处,洞分两岔,一处略为宽敞,象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,设有菩萨和神案,有香火祭祀。
另一岔洞向下延伸,已被人工用泥土堵塞,未能探明深浅。相传里面还有洞穴,穴内有天然石佛。兴国县1985年印刷的地名志中,在山洞节里,有单独的条目介绍观音岩洞。
观音岩又名石仙宫,相传洞内宽阔有河,可以通往宁都赖村,杨救贫曾在洞内修仙悟道,著书立说。五十年代初剿匪时,三僚乡政府组织民工进行了封填。
2、吸石洞:
位于三僚村罗经石峰西麓半坡中,兴国县道光四年出版的县地图中,就标明了这个洞的存在。
洞外有二块巨石掩蔽,巨石间有一道不足一米的石缝曲折相通,外面不易发现洞口。洞口很宽敞,高宽都在三至五米左右,下洞有人工修建的台阶十余级,入洞后有上百平方米的厅堂,然后分成若干个可以进入的岔道。这些岔道曲折相通,吸石洞虽然不如太平岩宽大,但也是幽静深远。在洞内目前没有找到地下溪河,石燕极多,鸟粪遍地,把钟乳石柱都蒙上了一层黑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