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三僚真君堂杨公传承!
全国咨询热线
0797-5238888
15879772688
易学知识
网站首页 > 易学知识
十三陵之神宗定陵
发布日期:2020-03-09

十三陵之神宗定陵


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后王氏、孝靖后王氏的合葬陵墓。神宗10岁登基,20岁着手卜选陵地,历时两年,前后考察了11个地方,最后经母亲孝定后亲临审视,才决定建于昭陵以北1公里的小峪山下。

神宗卜选陵地为何如此之难,为何还要母亲出面拍板定案?神宗之前,天寿山已安葬了9个皇帝。陵区之中"上上吉地卜选殆尽,找一个完美的"佳穴",已成难事。有些地方量差强人意,也因宗法伦理原因无法确定下来。 

潭峪岭是候选"吉地"之一。龙砂穴水,诸美咸备,前朝几位皇帝也颇加青睐, 其不利之处是在永陵东部的山沟之内。建陵潭峪岭,由于山水相遮,在明堂中心的七孔桥前后无法看到陵寝的明楼(当时只有康陵如此)。神宗是明代又一个最奢侈、最讲排场的皇帝。他自以为功高日月,德比尧舜,至少也是明代少有的圣明之君。将自己的陵寝默默无闻地埋藏于沟壑之内, 不能与列祖列宗一样风风光光地招揺于山前, 无异是对自己神功圣德的全盘否定, 这在神宗皇帝是万万不能接受的。

十三陵神道

天寿山前的宝山南麓,风水亦属上乘,位置在裕、茂二陵之间。神宗虽然妄自尊大,但明目张胆地挤进二祖陵之间,也非没有顾虑。他对随行的辅臣说:  "朕遍阅诸山, 惟宝山与大峪山相等, 但宝山在二祖陵之间, 朕不敢僭分。"小峪山下的"吉地"  (即现时定陵所在的位置),也遇到这方面的问题。前文说过,大峪山、小峪山各向东南伸出两道落脉。 昭陵就建在十大峪山南二道落脉之下 。 据风水家审验, 小峪山北二道落脉之前也是一处"吉壤"。主山高大,脉络清晰,站在陵区中心, 一望可见,与长陵、永陵遥遥相对,与父陵(昭陵)近在咫尺。陵址选在小峪山下,整个陵区也显得更为平衡对称。在许多候选"吉地"之中,小峪山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一处, 但其最大障碍则是位于昭陵北方 。 根据风水原则,陵区之内,北方为上,南方为下,昭陵在南,定陵在北, 子上父下,当然不妥;再根据宗法原则,距祖陵(长陵)近者位尊,远者位卑,子尊父卑,更非所宜。

看起来是一块肥肉,无法到口,这给神宗皇帝提出了一个硕大的难题。另选别处?他心犹未干,再说也没有比小峪山更好的地方了。神宗毕竟还算个聪明人,他思忖再三,终于想到自己的母亲孝定后。他将卜选陵地所遇到的困难一五一十地告诉了"母后",再三强调,自己万年之后愿长伴父母陵寝左右, 以尽孝心,并唆使母后以"谒陵"为名,实地巡察。

天下母亲,最疼儿子,何况这位慈心善目的"九连菩萨"呢?孝定后也盼望千秋之后能与儿子朝夕相伴。她在亲临天寿山陵区审视之后,明白表示:皇帝新陵,可以选在昭陵之北。 父皇死后,母后就是最高权成。太后不嫌"僭分",大臣们还能说什么呢?神宗大喜过望,谢过母后,随即改小峪山为大峪山,择吉动工。

大峪山由南北两峰构成。南部山峰较为高大, 称大峪山; 北部山峰低小, 称小峪山  两山各向陵区方向伸出两道落脉, 定陵就位于小峪山北方第二道落脉之前。小峪山主峰海拔300余米, 形势高峻, 火星峦头,落脉逶迤而下,约一公里余,极有气勢,但长度、规模、形态等显然不如昭陵,落脉坡度较大,却远不似康陵那样陡峭,对陵寝并无压追之感。山体由中生代灰岩组成。山上遍植松柏。登高遥望,十三陵山水历历在目,为远眺陵区的最佳地点之一。

定陵以昭陵背后的来龙和小峪山北一道落脉为龙虎砂山, 这两座砂山,前者较近,后者较远;前者整齐,后者散乱,且二者缺少围合之势,不算甚佳。定陵之水系, 一如昭陵。两旁涧水,至陵前相交,为第一 合水; 锥石口与德胜口流水交于七孔桥西, 为第二合水, 倒是十分合于"水法"。根据风水术的要求, 一般穴向,均是依照来龙方向,顺脉而扦。定陵并非如此,定陵来龙由北而南,而陵宫方向为南偏东54°, 二者方向明显不一。定陵方向明显"违规",是由现实的地理环境决定的。

其一,若依脉而扦,则定陵陵门朝南,而其南方正是昭陵。以父陵为自己的陵前建筑,殊属非宜;其二,大峪山较小峪山雄伟得多,依脉而扦,陵后主山便是小峪山而非大峪山,没有雄伟的大峪山做靠山, 陵寝则无威势, 这自然也不合神宗皇帝的性格。其三,定陵是以大峪山南二道落脉和小峪山北一道落脉为左右龙虎的。若依脉而押,则大峪山南二道岭成了对山,小峪山北一道岭成了背山,龙虎皆失,亦非所宜。

如果以"天心十道"法多次测量比较,则会发现,以现在的穴向而扦, 雄伟的大峪山主峰正当后靠, 充分显示了陵寝建筑的威严;龙虎对称,左右相护;面向明堂中心,与长陵、永陵遥遥相望;与昭陵大体平行,与其他陵寝大体呈辐辏之势。 这是折中各种因素之后的最佳方案 。

定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(1584年)十一月,十八年六月大体完工,历时六年,耗银800万两。其规模宏大,仅次于长、永二陵。然用料考究,制作精良,在许多方面又是长、永二陵所不及的。 神宗对国事不感兴趣, 对自己的陵寝特别关心。 定陵营建过程中,他曾视察陵宫六次。最后一次是万历十六年九月。他率后妃恭谒长、永、昭三陵后,又带领大臣阅视宝城及玄宫, 并在建好的地下玄宫内,摆下酒席,宴请群臣 。在自己坟墓里大摆筵席,堪比庄子,真的是一件空前绝后的事情。

定陵地宫

定陵地宫,是万历当年喝酒的地方

定陵是十三陵中惟一被发掘的帝王陵寝。1955年,为了考古和研究历史,郭沫若、沈雁冰、张苏、邓拓、范文兰、吴哈等人联名上书国务院,请求发掘长陵。 后经反复研究, 决定在发掘长陵之前先试掘定陵。 19556月试掘开始,历时一年,试掘成功。1959年在原地建立定陵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。

定陵地下玄宫是一座规摸巨大的地下宫殿。 它由前、 中、后、左、右五座高大宽敞的殿堂连接而成,总面积1195平方米。前殿没有任何陈设,显然为通道。中殿后部放有3个汉白玉石雕刻的神座, 神座前有黄色琉璃五供和青花云龙大瓷缸 。 后殿中部是一石砌棺床。床上放着神宗朱翊钧和孝端、孝靖两个皇后的棺椁。

定陵出土大量文物。计有金、银、铜、玉、瓷等制器及丝织帝后服饰3000余件。其中皇帝的金冠、皇后的凤冠、大碌带、金银酒注、爵杯,以及缂丝衮服,造型优美,色彩鲜艳,有着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。

定陵宝藏

墓主简介

万历皇帝朱翊钧,穆宗第三子,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八月生,隆庆二年(1568年)三月立为皇太子,六年(1572年) 六月即位,年10岁,次年改元万历。万历四十八年(1620年) 七月逝于宏德段,享年58岁。

神宗是明代当国最久的一位皇帝, 也是典型的荒淫怠堕之君。神宗即位之初,年龄尚小。在孝定后、太监冯保和首辅大臣张居正的监督下,虽然玩乐的恶习没有大改,但出于敬长之心,行为还不算乖张。生活上不敢过分铺张,对张居正的各项改革措施也还言听计从, 朝政一度出现生机。 但他的淫奢之心依旧,专断恶习继续膨胀,对张居正的约束和说教充满了反感 

万历十年(1582年),张居正病故,神宗年已20。为了发泄对张居正和冯保的积怨,他先将冯保谪发南京,又给张居正加上了"专权乱政、罔上负恩、谋国不忠"的罪名,告谕天下,抄没家产。张居正的长子被追自缢,次子和弟弟发配充军。张居正引进和任用的官员也被斥削殆尽。

从此后,他深居后宫,不理朝政, 一直生活在酒、色、财、气四毒之中。大臣们想见他一面,也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万历中叶,甚至达到了朝讲不御、郊庙不亲、奏章不批、缺官不补的程度, 国家机器几乎陷于瘫痪状态。

天子"富有四海",但神宗还嫌不够,在搜刮民财方面, 简直达到了"天高三尺"的地步。他派出大批亲信官宦,充当各地矿监、税使。这些爪牙,倚恃主子的宠信,肆意搜刮。 所到之处,  "鞭笞官吏,剽窃行旅",无恶不作。史书称神宗是一个"以金钱珠玉为命脉"之人。

神宗国事腐败,家事也一塌糊涂。后宫三千,他只宠郑贵妃一人。神宗有意立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询为太子,对皇长子朱常洛十分冷落,迟迟不愿立为皇太子。直到其母孝定后亲自出面干预, 才将朱常洛的太子身份确定下来。郑贵妃几次加害朱常洛,证据确凿,由于神宗庇护,也是不了了之。

孝端后王氏,神宗元配。万历六年(1578年)二月册立为皇后。四十八年四月病故,十月葬定陵。

孝靖后王氏,光宗生母。万历六年(1578年)二月选入皇宫。万历十年(1582年)六月册为恭妃,八月生光宗。神宗对光宗母子并不喜欢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光宗被立为皇太子, 王氏的封号仍没有变动。万历三十三年(1605年),太子喜得长子, 这在宫内是一件大事, 而王氏的封号还是没有变动。 大臣们接连上疏, 神宗不得已才于次年册王氏为皇贵妃。 王氏病逝于万历三十九年(l611年)九月。病危之时,其宫门还被锁着,光宗破门而入,母子始得相见。光宗登极,追谥母亲为皇太后,但礼仪未行,自己先崩。熹宗即位,迁葬定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