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三僚真君堂杨公传承!
全国咨询热线
0797-5238888
15879772688
易学知识
网站首页 > 易学知识
明代帝陵建筑体系
发布日期:2020-03-08

明代帝陵建筑体系


天寿山诸陵建筑,是在明孝陵基础上发展而来,其主要建筑,与明孝陵差异不大。每座帝陵都包含三个建筑模块:神道、陵宫与玄宫。

神道是帝陵建筑的前导部分。天寿山诸陵除思陵外均有神道。长陵神道建筑规模最大,其他各陵神道均直接或间接地由长陵神道分出, 故长陵神道又称总神道。长陵神道全长7.3公里, 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、下马碑、大红门、神功圣德碑亭、石像生、棂星门等建筑。

石牌坊:阔28.86米,高12米,由巨大的青白石雕刻后样接而成,形为五间六柱十一楼,制作精美,雕刻精细。

大红门:位于龙、虎山之间,为十三陵门户。其形制为単檐庑顶,红墙黄瓦,下辟券门三道,砖石结构。建于高岗之上,居高临下,极有气魄。

长陵神功圣德碑亭: 重檐歇山顶的正方形建筑,高7.91 米,红墙黄瓦,亭内树碑一通,碑文为明仁宗朱高炽所撰, 3000 余字, 记述了其父朱棣一生业绩, 周围有华表4根, 皆由汉白玉雕成。

石像生:共18对。前导为两根石望柱,然后依次为狮、骆驼、象、麒麟、马共12对,各2坐(卧) 2立。另有石人(翁仲) 6对,分别为将军、品官和勋臣(各2对)。

棂星门:又叫龙风门,为三门六柱建筑,门上中间有火焰宝珠装饰,故又称火焰牌坊。

五孔桥、七孔桥:各一座,为汉白玉砌成。七孔桥为十三陵盆地中心,也是诸水归流之处。

其余各陵神道有长有短,建筑不一。一般均有白石桥1-2 座,神功圣德碑亭一座。亭多倒塌,碑上无字。

总神道、分神道的作用,是将分散于陵区的各个帝陵穿连起来,这不仅方便了交通,使陵区的建筑脉络更为清晰,也表达了皇家统绪一脉相承的宗法关系 。如果从高处向下鸟瞰,你可以看见,整个陵区如同一棵梢北根南的大树。总神道如一棵树干,纵矗在陵区中央;分神道如几条树枝,通往山林深处;千沟万壑,杂花野树,那是大树的枝叶;金瓦红墙,陵宫处处,那是大树的果实。脉络清楚, 煞是好看 


 陵宫,是陵寝建筑的主体部分,为二进或三进的长方形大院。十三陵陵宫由前至后的主要建筑有陵门、祾恩恩门、祾恩殿、配殿、焚帛炉、二柱门、石供案、明楼、宝城与宝顶等建筑。

陵门:陵宫第一进大门,仅长、永、定三陵有。红墙黄瓦,单檐式宫门建筑,下设券门三道。祾恩门:陵宫第二进大门,单檐式宫门建筑,设门三道, 中榜"梭恩门"三字,长、永、定三陵5间,余为3间。

祾恩殿:又称享殿,为陵宫主体建筑。内供帝后神主、御座及供案,是祭祀场所,规模不一,长陵9间,永、定二陵间,余5间。殿宇建于台基之上,长陵3层,余为1层。配殿:为陵恩殿两旁建筑。长陵15间,永陵9间,定陵问,余5问。均已毁。

方城:明楼之下台式建筑,其中或其后有台阶可登明楼。

宝城:围绕陵冢的城墙式建筑,砖砌,高7米。

宝顶:陵冢顶部,直径为200~300米,玄宫是陵寝建筑中最富于神秘色彩的部分, 由于深埋地下, 加之文献记载简略, 对其了解便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。1956~1957年,经中央政府批准,我国科学与考古工作者对明十三陵之定陵进行了发掘, 才使明陵玄宫的详细情况大白于天下。

明陵玄宫建筑,可用"五室三隧"制度来概括。五室,又称五殿,即前殿、中殿、左殿、右殿和后殿。前殿:又称过殿,无任何陈设。中殿:设帝、后御座和祭器,为地下享殿。左殿、右殿:各设棺床一座。就其设计原意,似乎是安放嫔妃棺淳,但明代中后期,基本上未使用过。后殿:为主室,中间设棺床一座,安放帝、后棺淳。三隧", 即与前殿、 中殿、 后殿相连的中间隧道和与左右配殿相连的左右隧道 。

明代的地下宫殿为何做如此建筑?在讲这个问题之前,有必要先讲一些五行八卦方面的简单知识。五行说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, 它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。五行说认为,自然界的所有物质,可分为五大类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这五类物质是相反(克)相成(生)的。相生的次序是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.金生水,水生木。相克的次序是: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。正五行中又以五行代表五个方位:东方木,西方金,北方水,南方火,中央土。中央土表达了先民们对土地的崇拜与依赖的感情。八卦说是太极说的展开。北宋大学者周敦顾写了一常«太极图说》。大意是:无极生太极一白然界最早时候是浑沌一片的, 而后物质分离, 才产生了自然界;太极生两仪一自然界由于运动才产生了阴阳两个方面;两仪生四象一阴阳进一步分化, 产生了东西南北四个正方位(四正);四象生八卦一四个方位进一步细化,又产生了东北、东南、西北、西南四个副方向(四维)。 四正  "四维", 一共是八本方位。每个方位用一个卦来表示,共有八卦。它们是: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。

五行与八卦相结合,即产生了"河图"、  "洛书"所表达的"太一九官图"  (又称"五行八卦九宫图")。九官图将人们所居住的地方分为九个区域。 从方位方面说,上南下北,左东右

(这是与现代地图方位不同之处);从"四灵"方面说,左青龙,右白虎,前(南)朱雀,后(北)玄武;从五行方面说,南火北水,东木西金,中央为土;从八卦方面说,西北、北、东北、东、东南、南、西南、西分别为乾、坎、艮、震、巽、离、坤、兑。

每个区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,中列自下而上是159; 左列自下而上为834;右列自下而上是672。古书上的说法是:  "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二四为肩,六八为足。"这样,任意直线上三个格中的数字相加,都是15。古人认为, 这是天意,只有这样的分布和安排,才是最科学、最合理的。


根据古代阴阳学说,奇数为阳,偶数为阴。由图可见,九宫格的四个角(四个副方向)都是偶数。属阴,不适合人居住;四个正方向和中央都是奇数,属阳,比较适合人居住;特别是北部与中央(9, 5),尤为佳美。阴宅阳宅,都是如此。

"太一九宫格"来解释明地下宫殿的建筑,就十分容易了。东北、东南、西北、西南四个区域既为偶数,属阴,不宜人居住(事死如生,即便死人也如此),故不做建筑;中间的一五九和左三、右七是阳数,宜人居住,故建为宫殿。后殿棺床中心为一园孔,叫做金井(穴中)。金井是地面穴位在玄宫中的投影位置,是陵寝选择和建设中最关键、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地方。皇帝棺檸,必须安放在金井之上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