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三僚真君堂杨公传承!
全国咨询热线
0797-5238888
15879772688
网站首页 > 国师明师作品 > 廖氏明师风水作品案例
廖弼堪择福建第二大家庙,龙潭家庙
发布日期:2020-01-30

廖弼堪择福建第二大家庙,龙潭家庙


诏安县龙潭家庙400年古祠王游两姓共祀诏安县龙潭家庙规模大,在台湾宗亲有近10万。

深秋时节,在诏安县秀篆镇,漫山遍野都是红灿灿的柿子,在山林之间,屹立着一座气势磅礴的宗祠,已经走过443个春秋。

这座宗祠,不仅是当地王、游两姓共同的宗祠,而且涉台渊源深远,仅台湾宗亲就有近10万人。400多年来,家庙维系着两岸王氏、游氏宗亲之间血浓于水的情谊,记载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。

龙潭家庙为三僚风水名师廖弼所卜,据王游氏家谱记载:

平石祖祠乃三世祖昆仲共创于明嘉靖初年,座落诏安县二都秀篆社漳溪坝头地。

奇彦公谱录其源为“……先为大厦创立,其规模非定之于人。而实启之于神;传之古老闻之先人,谓我宗武公真心祀神,得神佑日,法朱晚姑甚是威灵,视之炉中遂累灰成字,道其座向,详其阔狭,分分明明,了若指掌,祖乃从而作之……”。

祖祠坐甲向庚兼卯庚寅分金,楼门外卯兼申七分,巍峨堂皇,门匾行书《平石楼盛衍堂》字样,至乾隆壬午(1762)修牌字始易《盘石楼》,太原平石之始基也。明末清初顺治乙酉年(1645),时淹乱未定,祠为盗焚,戊子年(1648)众叔侄聘名师复之,康熙壬午年(1702)又增筑栋宇,不料于乙酉年(1705)十一月廿五日夜五更时分,无名火起,刹时全祠波及,内人纷纷大乱,急于门楼关锁不得遽开,危急之际,幸仲睿妈独于慌乱中破锁而出,其人丁无损,是天庇吾族也。及至丁亥(1707)乃鸠工再造,一依旧制,至戊子(1708)换厅石,至丙午(1726)上梁有蚀,乃取十月廿八日子时偷修之,一如旧规,不敢异也。

《龙潭祠宇记》

龙潭祠宇,实秀篆超等之基,我藏之久矣,以待有德,予在篆山经览数载,常询人言,千户游公有大德,愚徒弟二十余人,按步至家,遇公外出,张氏呼童恳留,更深公回,喜出望外,欢游二日宿三夜,探其言行听他夫妻,果有大德,与言适相肖,遂送与千户公,星夜公同至龙潭,观其穴所,遂合公意,谋则得之,来年隆庆六年(岁壬申,西元一五七二年)又遇天缘,陡有吉果,于是阡穴兴工,先辟花胎三断,后定房奥门堂,建至年暮就完,予蒙皇恩召为国师,揣分奚甚,将起程时,忖思恐不复来,日后游家子孙,或听时师改易,有负予一片婆心。时值仓卒,未暇言评其细,故直出俚语嘱后人,日:美哉斯祠,上厅中宫,坐乾向巽,庚戌庚辰分金;右片外门楼,坐坤向艮,丁未丁丑分金,乃是格龙配合阴阳立向,内水涵蓄屈曲,切不可易,其屋高低阔狭,再不必移,至左右辅屋天池中,各架凉亭,作法通气,日后切不可砌塞,致气不通,必出狂人,尤须谨记。花胎阔狭,寸尺莫移。屋盖或坏,随坏随修,切不可重新再造,即不改分金,恐假伪罗经,有差错空亡之弊。总之惟望堂奥、墙基、花台、沟路定式,万世莫移,再嘱龙背两片窠肋,创作池塘,以养龙局,使龙井乾龙,富贵绵远,祠形系帐内将军大坐,又似美女怀胎,左片设一水圳,鑿涧灇水,当作琴瑟之音,五十年后子孙大盛,予嘱右片下砂手尾,多作层楼,送水居之可以获福,其余左片门楼外,不可架造房屋厕池,闭塞峰峦秀水,致害文人,溪背左楼之后,是劫曜之方,不可架造房屋,若多架造,名为退神送水砂,立见凶败,不可以其远而忽之,前面水直,予多作砂岡大畴屈曲制之,日后不可开田掘毁,窜名为退田笔,奚啻破财,不可以其小而藐之,子孙不听吾言,灾害并至,凶事如麻,能听吾言,百四十五年后,每纪必发有两科甲之人,官至府道。

阡穴地师三僚 姓廖名弼字梅林谨誌

这就是龙潭家庙,福建第二大家庙,又称盛衍堂。

规模宏大福建第二大家庙

龙潭家庙位于秀篆镇陈龙村,背靠大山,面朝山谷平原,规模宏大。三进大厅,依次递高,两旁护厝,排列有序,飞檐鸱吻,古朴典雅,端庄严肃。家庙前面有大埕,埕边设门楼,门楼雕刻精美。大埕前面,还有一方半月形泮池,与“龙潭”二字交相辉映。秋日的午后,村中老人小孩在大埕上休憩玩耍,给古老肃穆的家庙平添几分生趣。

走进祠堂,只见大厅宽敞,屋宇相连,气势恢弘。龙潭家庙理事会秘书长王辉盛介绍,龙潭家庙大小厅房共99间,有8个天井,是平面标准三堂式古制太庙建筑形制,始建于明隆庆六年(公元1572),清顺治间重建,乾隆以后又多次重修。其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,是福建省第二大家庙,仅次于上杭李氏大宗祠。

有趣的是,家庙门口和前厅中都悬挂着两盏大红灯笼,左右灯笼分书“王府”、“游府”二字。大厅内供奉列祖列宗,王辉盛说,龙潭家庙既是王氏宗祠,也是游氏宗祠。每年正月十五,宗亲子孙送灯笼、杀猪宰羊、闹花灯,在龙潭家庙祭拜祖先,十分隆重。

习俗奇特王、游两姓共祀

自古以来,百家姓各建祠堂,祭祀各家祖先,但是诏安秀篆游氏、王氏却共祀一座宗祠,这是为什么呢?

王辉盛说,陈龙村都姓王,又称王游氏,而在几百年前,还有生王死游的提法。“远在明朝永乐年间,王、游两姓都是客家人来秀篆开基,当时游姓人丁较少,王氏始祖就将儿子王益先过继给游氏为嗣,这一脉后裔遂称‘王游氏’。”

传到第五代,游氏裔孙四个健儿,追随抗倭名将俞大猷,消灭倭寇,保卫家乡,立下殊功。俞大猷赐匾额褒奖他们,亲笔书写“四勇奇勋”四个大字。游氏族人就在龙潭建起祠堂,命名“盛衍堂”,将匾额挂在祠堂中堂。

明末清初,秀篆王游氏很多人跟随郑成功的部队进入台湾,分布在台北、宜兰、桃园、高雄等地,人丁兴旺。“王游氏”也成为福建和台湾之间独特的姓氏。而秀篆的王氏,从王益先过继给游氏后,却一直不顺,人丁不旺。于是,乾隆年间,在台湾的游氏第十三世裔孙游祖送,返回秀篆,过继给王氏为嗣,改姓王。由王祖送传衍的这一脉王姓,人丁兴旺起来,也以龙潭家庙盛衍堂为宗祠。从此,王、游两姓联亲,不分彼此,共同祭祀一座家庙。

情牵两岸台湾宗亲近十万

据了解,后来,秀篆的王氏子孙也跟随游氏子孙到台湾发展,闽台两地王游两姓子孙后裔交往密切、血浓于水。目前,龙潭家庙在台湾宗亲就有近10万人,其中包括台湾政坛名人游锡堃等。

据介绍,游锡堃的母亲黄秀菊、胞弟游锡贤多次回诏安秀篆祭祖。1991年,台湾宗亲出资200万元对龙潭家庙进行重修,黄秀菊、游锡贤分别捐新台币5000元作为修建费用。

20多年来,每年台湾王游宗亲都会率祭祖团到秀篆寻根谒祖,在龙潭家庙拜谒祖先,至今已有70多批、总人数近2000人次。家庙旁还种着从台湾带回的“台湾树”、“罗汉松”,立有碑记,记载着两岸宗亲血浓于水的情缘。今年10月,龙潭家庙管委会还应邀前往基隆、新北市等县市访亲叙情。

龙潭家庙因其建制完整、规模宏大、雕刻精细、涉台渊源深远,2013年被列入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

 

上一项: 已经是第一项了
下一项: 廖厚公和阳宅美女照镜